从小到大,我都不会撒谎。就连小时候梦见和哪个小朋友结婚了,我都觉得自己必须要向父母第一时间汇报“自己做了个不好的梦”。
自从得知小印的“癌症史”之后,我就决定对他们报喜不报忧:真话不全说,假话全不说。
起码我没有明目张胆地欺骗。
但是随着在我眼中的好消息越来越少,我也逐步开始躲避他们的电话。每次只是象征性地打个马虎眼,对一些无关细节、无关自己的事情说一说。
现在的我看来,虽然我终于开始了摆脱父母的“束缚”和“控制”,获得了属于自己的独立和人生自由。
然而,我对这种被迫获得的“自由”毫无准备。
自由我无福消受
“自由”是什么?“
自由”就是不受约束和限制,根据自己的意志做出选择和决定。
而行使“自由”有三点前提:
第一,我们得先了解自己的意志是什么,也就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第二,能够敢于在没有“标准答案”的情况下做决定。
第三,无论结果好坏,都要有勇气为决定负责。
换句话说,“自由”与“责任”是相辅相成的。
而这三点,我似乎都做不到。
首先,我根本不了解自己。
从上小学起,我的每一个目标和每一条道路早已经被家庭和社会决定好,我每天24小时里的分分秒秒也已经被完全安排好。
我只是一个执行者而已。
我只需像机器人那样接受输入(学习),然后通过自己的基本智商对输入进行加工处理,然后进行输出(考试)就可以了。
至于我这个执行者有什么特别、是什么样的性格、有什么样的喜好,这都不重要。
没有人去考虑这个些问题,也没有人觉得有必要考虑这些问题,包括我自己。
毕竟,思考那么多诸如 “我是谁”, “我的孩子有什么特质,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之类的问题太过“上层建筑”。
这对于以成绩盖棺定论的残酷现实毫无意义。
对一个从来没有考虑过自己喜好的人来说,对于一个几乎没为自己的人生做过决定的人来说,“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是天方夜谭。
其次,十二年的平稳的学习经历还让我对世界产生了一种错觉,那就是凡事一定有一个标准答案。
只要掌握了那个标准答案,走“正确”的路,人生就会很顺利,很成功。
然而,跨入成人世界后,我突然发现这个世界变得好陌生、好复杂。突然之间,我需要开始面对那些我从未想过的人生问题:
我应该找什么样的人生伴侣?是性格相似好还是性格互补好?
是我是不是应该多交几个男朋友才能知道什么样的人适合自己?
为什么好男人在一起我会觉得平淡如水,而和坏男人在一起却激情四射?
和一个男生接触多久才可以发生亲密行为?
性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如果我喜欢上了一个我明知爸爸妈妈都会反对的人,那我怎么办?
这些问题不仅需要我独自来解答,没有人能告诉我答案是对是错。
最让人感到恐惧的就是,如果回答错了,我还得承受父母经常念叨的“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悲剧。
总之,我既没有为自己做选择的能力,也没有为自己做选择的信心。
在“恐惧”的驱使下,我主动将行使自由的权利交回到父母手里,让他们来给我提供“标准答案”,让他们来告诉我应该如何过生活,让他们来替我做出生活的每一个决定。
这样,即使错了,也不是我的错,而是他们的错。
我和父母的关系从小到大一直都是风筝和风筝人的关系。
我无论飞到哪里,他们手中始终拽着那根线,控制着我的方向。
然而遇到小印之后,我不得不人为地把那根线给剪断了。
风筝脱了线,它会觉得自由呢,还是无助呢?
我不是那个风筝,我不知道它会怎么感觉。
我只知道,当我开始孤身一人面对自由,面对选择时,突然,我的整个世界乱了。
我慌了!
我真的,真的,慌了!
眼前只有无底的黑暗
原以为与小印在一起,我可以像是奥林匹克运动员刘翔那样,按部就班地跨过一道又一道障碍,最终走到爱情的终点。
但是人生怎是如此线性式简单的呢?
不知从哪一刻开始,所有困扰着、困扰过我的问题,“癌症”、“肤色”、“性”、“钱”像开了闸的洪水一样倾泻出来,激活了我头脑中成千上百个互相关联的脑细胞齿轮。
它们开始同时转动,而且越转越快,摩擦出的热量就要将我的脑袋引爆。
我有太多的问题,但是却无法找到那套我熟悉的“标准答案”。
在遇到小印之前,这套“标准答案”都是爸爸妈妈提供的啊。而此时此刻,他们对我生活中发生的一切几乎一无所知。
我感觉自己像是一个漂浮在黑暗宇宙里的小尘埃,无迹可寻,无光可追,凝视着眼前无底的黑暗,有的只是对未知的恐惧。
再无标准答案可寻
我无时无刻地在头脑中重复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开车想、走路想、强迫自己跑步和上跳舞课的时候在想,即使在看着提字器录制电视节目的时候,我也是嘴巴跟着屏幕一行一行读,而脑子里却被各种各样的问题充斥着。
有很多旧的,有很多新的,也有很多很多无厘头的!
这包括但不仅限于:
——他会不会老的时候长得和他爸爸一样胖?、
——他怎么经常笑呢?男人不是应该像《音乐之声》里的那个主人公一样不苟言笑、很少说话,看上去好严肃吗?
——以前一个朋友说过,“如果爱一个人,你一定是知道的。”我怎么不确定呢?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爱他啊?我怎么才能知道呢?
——和他在一起我会不会真的一辈子颠簸坎坷?
——我真的有能力能和这样的一个人走下去吗?我有那么强吗?
想到“我是不是爱他”关键性问题,我马上开始上网寻找答案。
有一本畅销书提供了答案。
答案之一是“看你爱不爱一个人,最终的第一个问题是,你是不是喜欢他”?
“喜不喜欢他”?
我不知道啊。
如果我喜欢他,我怎么会那么多的问题呢?
再往下看。
第二个我需要问自己的问题是,“我是不是喜欢被他触摸?”
我现在一和他在一起,就会开始全身紧张。
这是不是代表自己不喜欢被他触摸,所以自己不爱他呢?
天哪!这本书的作者怎么能用更多的问题来回答我的问题呢?
我到底爱不爱他啊?
我们到底是怎么了?
焦虑症正式开始
你可能在动画片里见过这个画面:
一个人皱着眉头,全身发抖,每一根汗毛都竖着,好像无数微电流在他的皮肤表层穿梭着。
突然,他的脑袋像吐泡泡一样里冒出一个声音,一个问题,“和他在一起我怎么会这么紧张?”
过一会儿,又有一个思想小泡泡,质疑的声音叠加在之前的上面。
“是不是要和他在一起,我就得每天承受巨大的精神折磨,那和他在一起又有什么意义呢“?
接着,又接着出了第三个泡泡:“我们俩是不是八字不合?”
第四个:“我们俩是不是气场不对?”
第五个泡泡,“ 如果说选择和他在一起是对的,那为什么我会感觉如此错误?”
泡泡越来越多,直至整幅画面被大大小小的泡泡覆盖,而累积的声音像是农贸市场那样嘈杂。
这时候,主人公蹲下身子,捂住耳朵,将脑袋埋到自己的两膝之间,大声尖叫:“我再也受不了了!我快要疯了。我该怎么办?”
---------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