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我的创业故事 (33) | 我是这样变成了一名“女权主义者”的 (建议也适用于男同胞)

性别视角带来的痛苦

那一晚我捶地痛哭,问自己:


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我会过得这么惨?为什么他那么没用?

其实,我的问题都是在"性别"的限定下形成的。

我问题背后的隐语其实是:

为什么作为女人,我会过得这么惨?


为什么作为男人,他那么没用?


现在的我看那个夜晚,我会了解,我大部分的痛苦并不来自当时所处的情况本身。我的痛苦来自我的“性别视角”,“性别滤镜”。


英文里有这样一句话:


Pain is inevitable, suffering is optional. “痛苦”无可避免,而我们可以选择不受其折磨。换句话说,生活中一定有痛,但未必是苦。


“痛苦”之所以会过渡到“备受折磨”,原因就是我们加上了自己的滤镜,而这个滤镜是“性别”。


例如:


事实1:我给小印钱。


性别滤镜:一个女人竟然在资助一个男人,这个男人竟然还敢接受。这个男人太没出息了。


去性别的“人性滤镜”:两个人彼此相爱,会在彼此有困难的时候帮助对方。

事实2:因为帮助小印,我生活遇到了困难,而小印却没能在身边帮助我。


性别滤镜:一个男人竟然让他的女人受这种苦。这还没结婚呢,要是结婚了,这个女人岂不是要一辈子受苦,最终变成黄脸婆。


去性别的“人性滤镜”:

首先,生活中遇到困难那是再正常不过的。除非不尝试任何新的事情,否则做任何事情都是存在风险的。生活的本质就是变化的啊,有高就有低。起伏才是默认值啊,更何况是创业。


创业创业,创的就是新的没存在过的东西,世界上有哪个新东西一上来就顺顺利利的?顺利的那个不叫创业,那叫按地图开车。

此外,两个人都是健康、聪明、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小印在中国出差帮不了我,我可以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啊。

----------

我想,你应该明白我的意思了。

无性别滤镜的世界是怎样的?

我生平遇到过一些非常出色的女性,她们干练、有主见、在自己的领域叱咤风云,感觉是能把一辈子活出两辈子的那种。


在与她们的交流中,我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她们在与人交往的时候,是没有特别强烈的性别意识的。


(注:这个总结不是基于什么数据统计,也没有被科学验证过,但是这是我很强烈的个人感受和经历。)


什么意思?我给你举个例子。

我的一位女性mentor曾经跟我提到,她在和别人交流的时候,脑子里是不会有特别清晰的性别感的。比如说,她跟一个人谈判,对面的人是男是女她都不会特别在意,甚至有可能在事后都会忘记。


当时我听到她这么说,觉得特别诧异。


这怎么可能,一个人在你面前是男是女你都没意识,事后都有可能记不住?太夸张了。


她解释说,她关心的是事情本身,而对面的是一个人,一个也关心这件事情的人,就是这么简单。


她真的可以对性别“视而不见”?

说实话,当时这个Mentor跟我说这些的时候,我只是拿它当奇闻异事来听。

后来,我遇到了小印,我才开始真正了解到,这样的人是存在的。不多,但是是存在的。


滤镜是一切不幸福的根源

小印在我口里有一个绰号,叫做”big buddha”, 大佛爷。


为什么?


其实,不是说他这个人无欲无求,而是他有着佛教里的那种non-judgement的境界。他看一个人的时候就是这个人,而不是他的标签。换句话说,他脑子里没有那么多的滤镜将人过滤。


记得第一次去他家见他的父母的时候,我发现事前他的父母好像并不知道我是中国人。在小印的观念里,中国人,美国人,印度人,好像都不是用来定义我的。我就是秧秧,他喜欢的秧秧。

听起来是不是特别奇怪?

同样,性别也是如此。在他眼中,性别好像也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