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我的创业故事 (32) | 女人的出路不是“有钱男人”,而是“女权主义”

停电的那一夜,我头脑中的两种声音像是两个小人在打架一样。

一边是来自父母、家庭、来自几千年社会文化的沉淀。

一边是来自自己,来自内心深处困惑却带着更多不甘心的声音。


前者,让我脆弱;后者让我强大。

我多么希望自己手中有一个可以调控声音的按钮,把前者的声音调小,把后者的声音无限放大。

但是那时候的我,手中并没有这个工具。


就像爱因斯坦曾说的那句话一样:用制造出问题的思维模式去解决同样的问题是行不通的。

那时候的我想跳出自己思维的局限,不去“那么想”,但是就像是一个人无法把自己从地上抱起来一样,我仅凭自己的力量是跳不出去的。


我需要经历,我需要外力,我需要新的认知,我需要新的输入。

尽管在日后一次又一次的经济危机之后,我内心最本真的声音都会变大一点,但是那个过程是漫长而又痛苦的。


现在的我看过去,我已经了解,前者的声音本质上是父权社会建构出的大男子主义、直男癌的声音,而后者来自我内心最深处的声音是女权主义的声音。

当然,那时的我,并没有这种意识。

如果现在的我可以回到过去,给那晚趴在地上痛哭捶地的我一个建议,我会告诉她:


“秧秧,开始读一些女权主义的书籍吧。”


“你需要听到一些不同的声音,一些有着女权主义思想的姐妹和兄弟们发出的声音。”


“他们的话会让你找到共鸣,让你知道在挣扎中,你并不孤独。”


“你需要的新输入是女权主义的思想。它将会成为你需要的那个声音调控器,帮助你随时随地做出有利于自己活出潜力的选择。”

女权主义到底是什么?

提到女权主义,你可能听说过它。

你可能觉得那是某个思想流派,某个学术概念,高高地悬挂在象牙塔里那种。

也有可能,你想到的是一帮很强势、很不招人喜欢的女强人、女汉子在那里咋咋呼呼,很讨厌地、很不知足地叫嚣喊口号。

还有可能,你觉得女权主义就是男权或是父权的180度翻转。以前女性受压迫,现在该男性受压迫了。以前男人强势,现在该轮到女性强势了。

女权主义到底是什么?

我想撇开学术的理论,以我的理解来说两句。

说实话,从市场教育和PR的角度来看,“女权主义”这个词翻译得真是不咋地。

这有点儿像我以前吐槽“冥想”的翻译。


冥想不是天马行空的想,也不是什么都不想。冥想是意识到自己在想。


回归正题。

女权主义其实强调的不是女人该怎么怎么样,而是说不要用“性别”这个视角去看“人”的问题。

看“人”的问题,要用“人性”的视角。

女权主义本质上是“平权主义”。

之所以“平权”成了“女权”是因为“性别”对女性的桎梏有史以来更为明显,而且提出“性别解放的”更多的都是女性,所以“平权”才成了“女权”。

你说,天哪,“女权主义”好恐怖啊!果然都是些形而上学的东西,我越听越乱。


好,别着急。我换种方式来给你解释一下。

我们看一下这个故事:


故事1


小美和小强坠入爱河,但是很快,小强的创业公司遇到财务危机,顿时小强一贫如洗。这时候,小美出手援助。

虽然小强最终接受了小美的帮助,但是他内心充满了挣扎:

作为一个男人,他不但没有给他心爱的女人提供一个好的物质生活,反而还让她受苦。


他为自己的无能感到耻辱。


在小强创业的同时,小美也开始创业。


但是小美内心特别挣扎:

作为女人,无论在生活还是事业上,她本应该是被呵护、被照顾、被支持的对象,但是生活上,她不仅没有享受到呵护和照顾,她反而要去帮助一个男人。

在事业上,男方本应该是给自己提供资源的,但是现在不仅不是这样,反而他还变向拿走了自己的资源。

她为自己感到委屈,也为男友的无能感到愤怒。


----------

好了,故事1 结束。看完了有什么感觉?


你说,“嗯,没啥感觉。好像挺真实的。”

Okay, 好,我们看故事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