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电的那一夜,我头脑中的两种声音像是两个小人在打架一样。
一边是来自父母、家庭、来自几千年社会文化的沉淀。
一边是来自自己,来自内心深处困惑却带着更多不甘心的声音。
前者,让我脆弱;后者让我强大。
我多么希望自己手中有一个可以调控声音的按钮,把前者的声音调小,把后者的声音无限放大。
但是那时候的我,手中并没有这个工具。
就像爱因斯坦曾说的那句话一样:用制造出问题的思维模式去解决同样的问题是行不通的。
那时候的我想跳出自己思维的局限,不去“那么想”,但是就像是一个人无法把自己从地上抱起来一样,我仅凭自己的力量是跳不出去的。
我需要经历,我需要外力,我需要新的认知,我需要新的输入。
尽管在日后一次又一次的经济危机之后,我内心最本真的声音都会变大一点,但是那个过程是漫长而又痛苦的。
现在的我看过去,我已经了解,前者的声音本质上是父权社会建构出的大男子主义、直男癌的声音,而后者来自我内心最深处的声音是女权主义的声音。
当然,那时的我,并没有这种意识。
如果现在的我可以回到过去,给那晚趴在地上痛哭捶地的我一个建议,我会告诉她:
“秧秧,开始读一些女权主义的书籍吧。”
“你需要听到一些不同的声音,一些有着女权主义思想的姐妹和兄弟们发出的声音。”
“他们的话会让你找到共鸣,让你知道在挣扎中,你并不孤独。”
“你需要的新输入是女权主义的思想。它将会成为你需要的那个声音调控器,帮助你随时随地做出有利于自己活出潜力的选择。”
女权主义到底是什么?
提到女权主义,你可能听说过它。
你可能觉得那是某个思想流派,某个学术概念,高高地悬挂在象牙塔里那种。
也有可能,你想到的是一帮很强势、很不招人喜欢的女强人、女汉子在那里咋咋呼呼,很讨厌地、很不知足地叫嚣喊口号。
还有可能,你觉得女权主义就是男权或是父权的180度翻转。以前女性受压迫,现在该男性受压迫了。以前男人强势,现在该轮到女性强势了。
女权主义到底是什么?
我想撇开学术的理论,以我的理解来说两句。
说实话,从市场教育和PR的角度来看,“女权主义”这个词翻译得真是不咋地。
这有点儿像我以前吐槽“冥想”的翻译。
冥想不是天马行空的想,也不是什么都不想。冥想是意识到自己在想。
回归正题。
女权主义其实强调的不是女人该怎么怎么样,而是说不要用“性别”这个视角去看“人”的问题。
看“人”的问题,要用“人性”的视角。
女权主义本质上是“平权主义”。
之所以“平权”成了“女权”是因为“性别”对女性的桎梏有史以来更为明显,而且提出“性别解放的”更多的都是女性,所以“平权”才成了“女权”。
你说,天哪,“女权主义”好恐怖啊!果然都是些形而上学的东西,我越听越乱。
好,别着急。我换种方式来给你解释一下。
我们看一下这个故事:
故事1
小美和小强坠入爱河,但是很快,小强的创业公司遇到财务危机,顿时小强一贫如洗。这时候,小美出手援助。
虽然小强最终接受了小美的帮助,但是他内心充满了挣扎:
作为一个男人,他不但没有给他心爱的女人提供一个好的物质生活,反而还让她受苦。
他为自己的无能感到耻辱。
在小强创业的同时,小美也开始创业。
但是小美内心特别挣扎:
作为女人,无论在生活还是事业上,她本应该是被呵护、被照顾、被支持的对象,但是生活上,她不仅没有享受到呵护和照顾,她反而要去帮助一个男人。
在事业上,男方本应该是给自己提供资源的,但是现在不仅不是这样,反而他还变向拿走了自己的资源。
她为自己感到委屈,也为男友的无能感到愤怒。
----------
好了,故事1 结束。看完了有什么感觉?
你说,“嗯,没啥感觉。好像挺真实的。”
Okay, 好,我们看故事2。
故事2
小美和小强坠入爱河,但是很快,小美的创业公司遇到财务危机,顿时小美一贫如洗。这时候,小强出手援助。
虽然小美最终接受了小强的帮助,但是她内心充满了挣扎:
作为一个女人,她不但没有给她心爱的男人提供一个好的物质生活,反而还让他受苦。
她为自己的无能感到耻辱。
在小美创业的同时,小强也开始创业。
但是小强内心特别挣扎:
作为男人,无论在生活还是事业上,他本应该是被呵护、被照顾、被支持的对象,但是生活上,他不仅没有享受到呵护和照顾,他反而要去呵护一个女人。
在事业上,女方本应该是给自己提供资源的,但是现在不仅不是这样,反而她还变向拿走了自己的资源。
他为自己感到委屈,也为女友的无能感到愤怒。
----------
好了,故事2 结束。看完了有什么感觉?
你会不会觉得读起来有点儿不对劲儿?
是不是有种世界黑白颠倒本末倒置的感觉?
Okay, 好,我们看故事3。
故事3
小美和小强坠入爱河,但是很快,小强的创业公司遇到财务危机,顿时小强一贫如洗。这时候,小美出手援助。
小强对小美心存感激,感谢在她最困难的时候帮助了自己。
与此同时,在经历中,他感受到了小美的坚强、坚韧和勇敢。
经历也让他窥见到了他们可能的未来。在那里,小美与他并肩作战,携手应对着生活丢来的各式各样的挑战。
与此同时,他也开始审视自己的冒进。
的确,他对于风险的承受能力大过常人,但是有时候是不是他也应该稍微“保守一下”。这样家庭可以更加稳定一些?
他在心里问自己:这个度应该在哪里呢?
在小强创业的同时,小美也开始创业。
尽管日子过得很苦,尽管充满了对未来的担忧,但是小美不断提醒自己这种苦是短期的,是有价值的。
尽管动荡让小美感觉很不适应,但是她了解自己和小强都不是朝九晚五的那种人。
有时候,她甚至认为,不是他们选择了创业,而是创业选择了他们。
在纠结和迷茫中,她相信,这种与小强一起奋斗苦尽甘来的经历将为他们日后的生活铺下一个坚实的地基。
而且,她也相信,在未来自己坎坷的创业途中,小强也一定会像自己帮助他那样,给自己提供精神及物质上的支持的。
故事寓意总结
故事1
故事1是从性别的视角讲的。男女双方的反应很大程度上都是在一个父权制度的社会框架下自然而然发生的。
这种框架下的基本默认值是“男强女弱”。
如果你看完没啥感觉,那是因为这本是社会的常态,所以听起来没啥稀奇。
故事2
故事2同样是从性别的角度讲的,但是是从父权制度、直男癌、大男子主义反转180度之后呈现的。
这种相反框架下的默认值是“女强男弱”。
因为这不是我们生活中习惯见到的视角和滤镜,所以读起来觉得特别别扭,甚至有种世界面目全非的感觉。
故事3
故事3中,除了两个人的名字带了性别的意味以为,其他方面的叙述都是丢掉了性别的滤镜,而仅从两个人作为人,人性的角度去讲的。
故事3是去性别化的。
这里,男人女人做事情想事情已经不是以“性别不同”为前提,而是以人性中的喜怒哀乐,人性的中畏惧与希望,人性中的共通点来说的。
在故事3里,没有谁在扮演着性别之下预设的角色,每个人出场的时候就是自己了。
而这,就是女权主义,或是“平权主义”的核心 - 不用性别定义自己,用自己来定义自己。
而这,是那一晚绝望的我所需要学习和了解的。
-----------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