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我的创业故事 (3) - 为什么事业很牛的女人感情却是一塌糊涂?

我的学员中有不少是在外人眼里非常独立果敢的女性。单身的时候,她们叱咤风云,天空任鸟飞,真的好像人生无极限。


然而,一旦进入一段亲密关系之中,她们似乎就像变了一个人:紧张、不自信、战战兢兢、纠结、迷茫、犹犹豫豫。很多时候,事业也开始走下坡路。


很多女明星似乎也逃不开这种命运。


为什么会是这样?


我是这样理解的:


事业里,我们本质上与工作的关系是“我”与“它”的关系。这是一种相对简单、因果分明、输入输出可预计性相对高的过程。


在“它”面前,我们是我们自己。“它”不会成为我们的限制。我们的上限只来自我们自己。


而亲密关系中,我们需要面对的是“我”与“他”的关系。在这种关系的最底层是童年时候我们形成的亲密关系模式,是社会教会给我们在“男人”面前,我们该如何“做女人”。


童年的因素我们暂时放在一边,因为个体性的差别很大。我们现在只来谈社会教给我们的,因为社会与文化给与所有女人的是相似的,统一的。


  • 女人,你不要高过男人。

  • 女人,你是你的角色。

  • 女人,你是需要被帮助、被支持、被保护的。“被”字就是你的动词。


如果我们对于这些社会的教条全盘接受的话,如果没有“男女平等”的观念作为我们人格的基石的话,一下子,在亲密关系中,我们就消失了,而我们应该成为的样子出现了。


有时候这两者在打架,而更多时候,“我们是谁”向“我们应该是谁”投降了。


继而,我们带着这种“枷锁”回到我们做的事情上面,于是,我们与事情的关系也变了。


“他”最终成了我们的上限。


---------


很多时候,一想到创业。我们想到的是“做”:做什么,怎么做。


但是事实却是,任何事业,包括创业,做到后来,我们面对的就不再只是一个“do”的问题了, 而是一个“be”,即“我们是个怎样的人”的问题了。


你是什么样的人,决定了你会做什么样的事情。“be”决定了“do”。


对于女性而言,这种“be”, 这种对自己的定义往往是在“关系”的框架下被建构的。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在讲述自己创业故事的时候,我实在无法回避情感的问题,因为情感上的选择代表了当时我的心态、状态,也是我内核的一种外在反应。


----------


今天我要讲到的这个人生阶段不是我引以为傲的,但是回头望去,却是我成长过程中极为必要的。


就像我之前的一篇文章中提到的那样,有时候,只有我们知道什么不是爱,什么不是自由,我们才有可能在某一天理解什么爱,什么自由。


而今天我要分享给你的就是一段我人生的深刻教训。


说实话,讲这段故事,我很犹豫,觉得有些难以启齿。毕竟受过了那么多年中国的传统教育,知道乖乖女是不应该说这些的。


但是,我又觉得这是一个我必须要说出来的故事。因为没有这段不光彩的经历,就没有后来我获得的自我认知。我相信,它会帮助到你。所以,


Here we go:


----------


我们就叫他“贾先生”吧。


包括老公在内,我这辈子一共谈过三次恋爱。贾先生算是第二个吧。


之所以我说“算是”,是因为交往的两年中,我只去过他家一次,而且事后看来,我对他的了解几乎全是谎言。我们之间的关系充其量是“老板与打工者”再加“情人”的关系。


Anyway, 这位贾先生在我经济最窘迫的时候联系到了我,说需要学中文。谢天谢地,我终于等来了一个新学生。


第一次上课,我们约好了早上9点钟在我办公室见面,但是那天我居然睡过头了。醒来之后才发现已经9:10分了。我赶紧打电话告诉他使劲儿地道歉,问有什么补救的机会。


他说,正在开回家的路上。他可以在我们两个的中间见面,地点是好莱坞比弗利山庄的四季酒店。


在这之前,我曾经听说过“四季酒店”这个名字,可能是在哪个好莱坞明星八卦杂志里看到的吧,这是好莱坞明星经常光顾的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