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大白话教你学冥想 (5) | 我是怎么利用冥想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的

说到冥想,你可能会想到闭着眼睛往那里坐上几十分钟。


冥想似乎是一种独立的行为,与生活脱钩。


其实不然。


你好,我是秧秧,已经做了近10年的冥想。




在这篇文章里,我主要想谈一谈我是怎样在具体的衣食住行里践行冥想的精神,把它变成我的一种生活方式,帮助我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我还是准备以自己的亲身体验为依据,从以下几方面来谈:

  • 吃饭

  • 走路

  • 跑步

  • 开车

  • 陪伴家人


吃饭


两个美国小朋友们正在练习冥想吃饼干


我是一个特别务实的人。只要吃饱,饭菜还算可口,我就不会对食物有特别多的要求。


因为这种务实,从前的我吃东西特别快,恨不得一两分钟能吃完好去干别的事情。


练习了冥想之后,我对自己的一切状态都比以前更加敏锐了,包括吃饭时的状态。


例如,有时候吃饭,我会咬到舌头。要是按以前模式,我就是顶多大叫一声,停一下,然后继续快速吃完。


现在我不同了,如果咬到自己的舌头或是嘴巴,我会立刻反应到:自己吃得太急了。与此同时,我还会注意到,自己的肩膀是怂着的,整个人的背是驮着的,在旁观者眼里,估计就像是一个几天没有吃过饭的流浪汉一样。


“有必要那么急吗?”我问自己,“我真的有那么忙吗?”


当然不是忙。


我吃得急,不是习惯使然,就是自己的焦虑作祟。


无论是哪种,一旦产生意识,我就会立刻做出改变:


我会不再一大勺一大勺往自己嘴巴里塞,而是用筷子把食物分得清清楚楚,一点点夹到嘴巴里。


我开始有意识地放慢咀嚼的速度,闭着眼睛,把每一口认认真真嚼碎了以后再咽下去。


这时,我会在思考,这个花生米和鸡肉一起在嘴里怎么是这种味道?有趣!


原来,这个菜加上几粒花生,立刻在味觉和舌头的触觉上增加了好多质感!有趣!


真的,原来做菜也遵循2-8定律,20%的花生米能提升出80%的口感,看来细节真的很重要啊!


当我慢下来的时候,吃饭从马斯洛最底层的生存需要一下子升至了精神层面。


说到冥想与吃,我想到在《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中有一篇很经典的文章叫做《苹果的味道》。


作品中主人公自我关闭感官几天之后,吃到了这么多天以来的第一个苹果。


他是这样形容苹果的味道的。

我猜大多数人不知道苹果的真正味道!
我告诉你吧:用牙齿割开果皮的时候,那股原本淡淡的清新味道冲破一个临界点开始逐步在嘴里扩散开,味道逐渐变得浓郁。
随着慢慢地嚼碎,果汁放肆地在舌尖上溅开,绝对野蛮又狂暴地掠过干枯的味蕾……果肉中的每一个细小颗粒都在争先恐后地开裂,释放出更多更多苹果的味道。
果皮果肉被切成很小的碎片在牙齿间游移,味道就跟冲击波一样传向嘴中每一个角落……苹果的清香伴随着果汁滑向喉咙深处……天呐……刚刚被冲刷过的味蕾几乎是虔诚地向大脑传递这种信息……
所有的感官,经过好几天的被遗忘后,由精神、感觉统驭着,伴随着一个苹果,卷土重来!